盧俊延(左三)陪同省食用菌協會秘書長康源春察看食用菌生長情況南召縣板山坪鎮樊樓村是一個省級貧困村,全村總共256戶1091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有85戶287人。由于歷史欠賬多,多年來村級基礎設施簡陋,功能欠缺,村集體經濟薄弱,年收入幾乎為零。該村黨支部書記盧俊延立足崗位,扎實工作,主動作為,艱苦奮斗,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的工作中,帶領全體村民不斷攻堅克難,通過抓班子、帶隊伍、興產業、促發展,迅速打開工作局面,用真情扶真貧,全力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整村實現了脫貧摘帽。在2018年換屆選舉時,已過知命之年的盧俊延放棄經營多年的玉器生意回村任支部書記,上任后他發現村班子存在戰斗力不強的問題,便深入黨員、群眾調查,特別是與村干部單獨談心交流,通過抓黨建助脫貧,切實加強“兩委”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徹底改變了過去“無人管事、無心干事、無章理事”的軟弱渙散局面,迅速形成干事創業的良好工作氛圍。著力整村推進,完善基礎設施。在掌握了本村基本情況的前提下,為盡快找準工作的著力點,盧俊延專門主持召開村組干會議一起研究村內道路硬化問題,并召集黨員和村民代表一同出謀劃策。經過多方協調,籌資450余萬元對村內道路進行硬化,經過近5個半月的連續奮戰,長9.05公里鄉村公路及入戶路硬化完畢,實現了“戶戶通”,切實解決村民“出行難”問題。有了修路的成功經驗,再加上干部群眾高漲的建設熱情,盧俊延積極與駐村工作隊一起多方協調,又籌措資金215余萬元修筑攔河壩、整修水渠、鋪設安全飲水管網,完成了安全飲水工程及小型水利工程的改造提升、文化活動廣場、村衛生室及獨立式公廁建設等與百姓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工程,解決群眾“吃水難”、“看病難”、“文化娛樂難”等問題,讓廣大黨員群眾看到了村莊切實變化,增強了村兩委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向內增強造血功能,向外尋求項目支撐。為了讓貧困群眾持續鼓起“錢袋子”、脫掉“窮帽子”。以盧俊延為核心的村兩委班子創新產業、就業扶貧機制,充分發揮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的“造血”功能,2018年,協調資金300萬元,建成光伏發電項目并網發電,實現貧困戶全覆蓋,每戶每年增加收入1200元,增加村集體收入每年4萬元;2019年,盧俊延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多次研究和考察,依托扶貧車間,與河南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中心合作投資2000余萬元在樊樓村村成立香菇新產品示范基地和菌旺農民種植合作社,采取統一基地規劃、統一原輔材料、統一菌種供應、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加工銷售的“五統一”模式,大大降低貧困戶種植風險。建成香菇大棚78個、香菇保鮮庫2個,帶動全村40多戶農戶從事香菇生產,有近130多人從事香菇生產和經營,種植香菇約100萬袋,戶均受益在6000元以上,同時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拔覀冎挥忻芮新撓等罕?,多為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才能真正贏得廣大村民的信任與支持。只要群眾的日子過好了,我們多付出一點也值得?!北R俊延說?,F在的樊樓村,村“兩委”班子團結協作,集體經濟開始盈余,整村實現了脫貧退出。(房松玉 張振宇)